太空競賽

 

最新消息:印度首顆無人探月器今天升空﹙《蘋果日報》20081022。﹚

短片觀賞:美國探索太空50週年紀念短片剪輯NASA

 

最近神舟七號實現了中國人在太空漫步的夢想,並使中國成為第三個有能力使用載人太空船讓太空人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有學者指出,新一輪的太空競賽亦會開始進行。

 

太空競賽歷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於1942成功發射了首枚能到達太空的A-4火箭1943德國開始製造A-4的改進型號V2火箭,其射程達到300千米185英里),能夠攜帶1000千克2200)重的彈頭

 

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和蘇聯深陷間諜戰和意識形態宣傳戰。太空探索和人造衛星技術在這兩個方面都有巨大作用,因此成為了冷戰的前沿。間諜衛星能偵查其他國家,而太空探索的成就能為鼓吹本國的科學實力和軍事潛力的宣傳服務。火箭能將人類送入地球軌道或月球表面,同時也能發射原子彈到敵國。很多應用於太空旅行的技術同樣能用於洲際彈道飛彈ICBMs)這樣的的戰略武器。

 

太空技術的發展和軍備競賽的其他方面一起成為了一個國家科學和經濟實力的指示器,更能證明自身意識形態的優越性。太空技術具有雙重屬性:它能為和平目的服務,但也能用於軍事目的。隨著阿波羅11號著陸月球後,被許多觀察家描述為太空競賽的頂峰甚至是結束,太空競賽的速度從此減慢了。

 

日期

首次成就

國家

任務名

1946

動物送入太空 (果蠅)

美國陸軍彈道飛彈局(USA-ABMA)

V2火箭

1957

洲際彈道飛彈

蘇聯

P-7飛彈(北約代號為:SS-6警棍)

1957

人造衛星 (地球)

蘇聯

人造衛星1

史潑尼克1Sputnik I

1957

動物進入空間軌道 ()

蘇聯

人造衛星2

1958

范艾倫輻射帶探測

美國陸軍彈道飛彈局

探險者1

1958

通信衛星

美國陸軍彈道飛彈局

斯科爾1

1959

月球探測/人造行星

蘇聯

月球1

1959

氣象衛星

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NASA)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所(NRL))

先鋒2

1959

地球的太空照片

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

探險者6

1959

月球探測

蘇聯

月球2

1959

月球背面的照片

蘇聯

月球3

1960

偵察衛星

美國空軍

KH-1 9009

1961

第一位太空人上太空:尤里·加加林

蘇聯

東方1

1963

第一位女太空人上太空:瓦倫京娜·捷列什科娃

蘇聯

東方6

1965

艙外活動

蘇聯

上升2

1965

軌道太空集結(Space rendezvous)

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

雙子星座6A/雙子星座7

1966

其他行星探測

蘇聯

金星3

1969

人類登月

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

阿波羅11

1971

太空站

蘇聯

禮炮1

1975

首次美國蘇聯對接任務

蘇聯 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

阿波羅-聯盟計劃

 

看地出-月球上看地球升起,1968年12月22日美航空航天局(NASA)

19681222由美國太空總署在月球表面上所拍攝到的地球。

 

 

第二次太空競賽

第二次國際太空競賽始於20世紀末,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亞洲部分國家開始展開不同程度的太空競賽。讓我們了解一下各國在未來擬定的太空任務和部署。

 

美國

美國再度推行登月計劃,於2020年前再次登月並考慮在月球設立永久基地,以準備下一步登陸火星

 

俄羅斯

長達9年的俄聯邦太空發展計劃書中,已經著手開展研製的新一代可復用航太器「快船(Clipper)」型宇宙飛船,以及國際空間站項目中俄羅斯承建部分的艙體建設任務,將成為俄羅斯航太事業下一步著力發展的重頭戲。俄羅斯也打算推行登月計劃。

 

歐洲太空總署

洲太空總署的雄心在極光計劃Aurora Programme)達到了頂點,打算不晚於2030實現火星送人任務,並設置了不同的標誌任務來達到這個目標。

 

中國

在中國的載人航天「三步走」計劃中,中國最終要建設的是一個基本型空間站,它的規模不會超過現有的「和平號」或國際空間站。基本型空間站大致包括一個核心艙、一架貨運飛船、一架載人飛船和兩個用於實驗等功能的其他艙,總重量在100噸以下。其中的核心艙需長期有人駐守,能與各種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對接。

 

中國太空站模型

 

 

印度

印度的太空計劃在上世紀40年代、尼赫魯出任第一任總理時就開始。印度準備在2008-09年發射「月船1號」無人探測器,用2年時間繪出整個月亮表面的完整圖像,尋找月面的水、礦藏等資源,並在月球表面放下印度國旗。印度還計劃到2014年將一艘載人飛船發射到低地球軌道(low-Earth orbit),2020年進行一次登月活動。印度決心加強自己的太空資產和能力。在2月初,印度太空計劃負責人、空軍司令提亞吉(Shashi P Tyagi)宣佈:「印度空軍正在籌建太空司令部、探索外太空。」

日本

在亞洲國家中,日本想在太空領域制衡中國的欲望更強烈。日本領先中國一步,在9月成功發射了一顆環月軌道衛星。「月女神」探測器在種子島(Tanegashima)由H-2A火箭發射。日本宇宙航空探索中心(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Center)官員稱,就總體規模和宏大目標而言,「月女神」是繼美國「阿波羅計劃」(Apollo)以來最大的探月活動。日本曾在1990年發射了一枚月球探測器,不過是一次近天體探測飛行任務。在經過一系列機械故障和預算問題後,2004年日本放棄被稱之為LUNAR-A計劃的探月活動。在發射「月女神」號後,日本重新進入月球競賽。

 

南韓

南韓的目標是進入世界十大太空強國,準備在不久的將來發射月球軌道衛星。預計南韓首位宇航員將在明年4月乘坐俄羅斯和南韓聯合製造的一枚火箭進入太空。該國已經將其10顆通訊和多用途衛星發射到太空,其中最近一次是在2006年將「阿里郎-2」(Arirang -2)送入軌道。南韓計劃依靠俄羅斯技術在太空領域完全自主。在「韓國運載火箭」-1之後,南韓計劃開始完全使用本土技術開發「韓國運載火箭」-2。「韓國運載火箭」-2一旦成功發射升空,南韓將會成為世界上第8個自己能建造火箭和衛星,並能將他們發射到太空的國家。

 

台灣

台灣「國家太空計劃室」最近制定了第二個為期15年的「太空技術發展計劃」。該機構獲得270億新台幣(8.33億美元)預算,提出的目標是到2010年利用本土衛星發射能力將第一顆微型衛星送入軌道。台灣前一個15年「太空技術發展計劃」涉及開發能夠發射衛星的火箭,後來因美國反對而作廢。台灣「國家太空計劃室」還成功發射了其第六枚探空火箭。然而,台灣的終極目標仍然未變:擁有自己的衛星設計和發射能力。而這也許會在安全和戰略方面衝擊台海關係,甚至整個東北亞的戰略平衡。

 

民生與航天科技孰較重要?

不過,中國消耗大量財富發展帶來國家威望的航天事業,同時惹來國際間的質疑。中國「神六」載人到太空後,新華社的社論曾披露各國對此的反應,包括日本社會質疑為何中國有錢發展太空事業,但每年仍要對中國提供長期低息貸款及經濟援助;法國媒體呼籲中國將金錢花在改善人權、政治和社會條件,不要在航天科研上大灑金錢。

 

中國航天專家、曾參與研製「東方紅一號」的吳典教授曾於200610 月出席保良局李城璧中學的航天科技發展講座,席間有學生發問為何中國不斷擴展航天事業,但同時內地仍面對更需要投放資金處理的基本民生問題。吳典教授回應說,中國過去數年花費在航天事業的金錢,與美國相比微不足道;吳教授並指,11元的航天投入,可造就66元的經濟收益,故中國投資航天發展是物超所值。

 

想一想

1.      探索太空需要大量資源配合,你認為值得花費巨額資金探索太空嗎?

2.      太空競賽是屬於良性還是惡性的競爭?

 

參考資料

1.      新浪網20051031俄羅斯通過新太空計劃 造飛船探火星成重點」。

2.      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1031「中國太空計劃曝光」。

3.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7%A9%BA%E7%AB%9E%E8%B5%9B

4.      亞洲時報20071115亞洲太空競賽:在『技術民族主義』推動下升溫」。

5.      融時報2008926「中印太空競賽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