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於1972年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呼籲各國關注世界上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 文化 自然 遺產,承認它們是世界遺產的一部分,並確保這些遺產能得以保存。直到2001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增設「人類口述遺產和 非物質 遺產」,申報工作每兩年進行一次

 

  「人類口述遺產和非物質遺產」又名「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人類通過民族民間口述身授、世代相傳的無形文化遺產,即指具有特殊價值的文化活動和口頭文化表述形式,其中包括語言、故事、音樂、遊戲、舞蹈、風俗及各種藝術表達手段。由於這種無形文化遺產深藏於民族民間,蘊藏著一個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和歷史文化,因此它代表著民族普遍的文化認同和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體現著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人類另一種偉大的精神創造,它的內涵要比物質遺產更加豐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公佈日期

全球入選數目

中國入選名單

2001518

19

昆曲

2003117

27

古琴

2005115

42

新疆維吾爾十二木卡姆

蒙古族傳統長調民歌

(中國與蒙古聯合申報)

 

昆曲

  昆曲是中國眾多戲劇種類中影響最大的一個劇種。這種藝術產生於元末明初的江蘇崑山,源於宋、金、元時代的南戲和雜劇,秉承了南曲和北曲的音樂傳統。全國各大劇種,如徽劇、京劇、川劇、粵劇等都受到昆曲的影響。昆曲文詞婉轉,唱腔獨特,表演形式考究,舞台設計富特色等因素,這些都是其他藝術難以比擬的。

 

典雅之美

中國戲曲產生於民間,具質樸的特點,一向為文人所看輕,但在元朝時因文人受到統治者歧視,令他們的仕途受阻,不少文人遂投身於戲曲的創作,而昆曲亦在這時獲不少文人所喜愛,著名文人汪道昆、張鳳翼、湯顯祖等均成為了昆曲的作家,戲中的曲詞便更富詩情畫意了。

 

音樂成就

昆曲無論在曲調旋律、演唱技巧、戲劇的表現手法等方面,都充分顯示出纏綿婉轉的特點。尤其在演唱技巧方面,昆曲不但著重咬字、音控等技巧,更重視表演者的曲藝及文學素養,要求非常嚴格。

文字方塊: 昆曲《長生殿》劇照
(北方昆曲劇院演出)
1983年

 

表演技巧

昆曲是一種歌唱、舞蹈、動作、念白各種表演手段互相配合的綜合藝術,腳色行當分工精細,在表演上形成獨特的一套表演程式和技巧,要掌握箇中奧妙,絕非易事。另外,昆曲舞台的景物造型也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昆曲舞台上的一桌一椅,既可以作為桌椅,也可作為山、樓等的替代物,具有象徵意義,豐富了台上演出者的表演空間之餘,亦大大擴闊了台下觀眾的欣賞空間。

 

更多資料:

〔燦爛的中國文明.崑曲〕

http://www.chiculture.net/0520/html/a01/0520a01.html

〔香港電台.戲曲天地〕

http://www.rthk.org.hk/rthk/radio5/tco/20071101.html

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昆曲http://www.people.com.cn/BIG5/wenhua/1087/2530355.html

 

古琴

  古琴面世已超過3,000年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亦是中國音樂史上一門珍貴藝術。中國人將古琴視為崇高的人格和高潔的精神境界的象徵,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在傳統中國藝術中佔著重要地位。

 

人文雅器

由於在上古時期,古琴已經被奉為「禮器」,是在國家重大的儀式中演奏的樂器,完全不同於一般用於娛樂的普通樂器。古琴一向受到中國士大夫階層的喜愛和推崇,並認為欣賞和彈奏古琴是文人情操、修養、人格的重要標誌,因而在四種基本的人文修養「琴、棋、書、畫」中,古琴位列第一。它的藝術內涵,亦滲透在中國三大主要哲學思想──「儒、釋(佛)、道」之中,影響極為深遠。

文字方塊: 瓷枕上的古琴圖案

 

藝術價值

古琴是一項藝術精品,它講求獨特的製造技術,並將中國人心目中的藝術和自然觀融為一體、充分體現「天人合一」的文化觀念。現時,北京故宮博物院便收藏了多張價值連城的古琴。此外,這藝術經過多年的發展過程,流傳了大量琴曲、理論、琴家、演奏等的富豐藝術資料,融匯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價值觀和哲學觀,充分顯示了中華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琴曲欣賞〕

 

更多資料:

〔燦爛的中國文明.古琴http://hk.chiculture.net/php/sframe.php?url=/20508/index.html

〔中華古韻.古琴〕

http://www.chinamedley.com/langyuan/guqin/guqin_lishi.shtml

〔古琴研究室〕

http://guqin.51.net/

 

新疆十二木卡姆

  「木卡姆」,又名「馬卡姆」、「瑪卡瑪」, 是伊斯蘭音樂中的一個特有名稱。它們只是阿拉伯文的不同音譯,內容只有一個,含有「曲」、「調」、「古典音樂」之意。木卡姆分佈地區很廣,種類繁多。在中亞、西亞、南亞、北非等地區均有木卡姆。但在當今世界上,就種類來說,新疆的木卡姆種類最多,結構形式也最完整。

 

  新疆十二木卡姆有著漫長的形成過程和發展歷史。相傳,維吾爾族祖先從漁獵、畜牧時期就創作了在曠野、山澗即興抒發感情的歌曲,這種歌曲叫作「博雅」,意思是「『曠野』之歌」,後來經不斷融合,演變發展並形成了組曲──木卡。新疆十二木卡姆經過幾個世紀的傳唱,到了20世紀40年代,能夠完整演唱的藝人已屈指可數。

 

更多資料:

〔燦爛的中國文明.新疆十二木卡姆

http://hk.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cnsweb/html/20507

 

蒙古族長調

  「蒙古族長調」自列為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後,便愈來愈多人被那高亢悠遠、舒緩自由的蒙古族長調旋律所打動。即使聽不懂蒙古語,也會被那高度抒情化的蒙古族長調所動容。

 

蒙古族長調是承載著蒙古民族歷史的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與蒙古民族的遊牧生活方式息息相關。蒙古族長調的最大魅力,在於它是離自然最近的一種音樂,或者說它本身就是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牧民、駿馬、草原是構成遊牧社會生產力的三大基本要素,也是蒙古族創造長調民歌的主要依據。

可以說,一部燦爛的草原文化史,包括長調民歌在內,其實是蒙古族和駿馬共同創造的。蒙古族長調旋律悠長舒緩、結構獨具特色、歌詞蘊涵哲理,是蒙古族文化和音樂極其重要的傳承方式,並成為蒙古族及世界上一種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

文字方塊: 蒙古族圖瓦人在家中吹奏蒙古長調

 

更多資料:

〔燦爛的中國文明.蒙古族長調〕:

http://hk.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cnsweb/html/20507

 

 

 

 

想一想

1.  有哪些過往曾經盛行的文化現象,現正面對消失的危機?同學可以提出一些例子嗎?

2.  身處傳統文化及習俗漸漸流失的社會,同學認為怎樣才可以提高市民對保存文化遺產的意識?

3.  同學認為下列各項中哪些可以成為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神功戲?茶餐廳?大牌檔?舊式茶樓?吃盆菜?鄉村打醮?新春點燈?天后誕巡遊?盂蘭節習俗?舞火龍?客家山歌?當押店?紮作工藝?其他?

 

延伸閱讀

1.      修海林,王子初《樂器》貓頭鷹

2.      包澄潔,曹鵑《中國戲曲藝術》和平圖書

3.      《市影匠心.香港傳統行業及工藝》市政局

4.      陳瑞璋《認識中國傳統節日和風俗》萬里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