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肉是送人厚禮?

來到韓國,辛辣彷彿已與這個國度融在一起,所有韓國人吃的東西,或多或少都會用上相同的「辣醬」,調出大同小異的刺鼻味道。遠行或留學時,韓國人都習慣帶一盒盒這類辣醬伴隨身邊,當他們一口吃下這家鄉辣醬時,鬱悶已久的思鄉之情,都能在頃刻間一掃而空,這就是辛辣在韓國人生命中的意義。

 

除了辛辣,肉食文化在韓國的生活中,也體現出與其他東亞國家的不同。香港不少旅行團來到韓國,必定會帶團友到首爾明洞,吃韓國有名的辛辣味「部隊鍋」。原來,「部隊鍋」的興起與歷史,正正反映出當年韓國戰後糧食緊張下,受美軍影響而形成的「一鍋吃」文化。

在香港開設的「部隊鍋」餐廳 : 韓樓、秀韓國餐館

 

除了辛辣以外,午餐肉是另一樣韓國人十分喜愛的「部隊鍋」必備元素,可見午餐肉在韓國飲食文化中的獨特地位。在傳統節慶時,韓國人喜歡到百貨公司買一盒盒特別包裝的午餐肉禮品包,以此視為珍貴的禮物餽贈親朋好友。這就是韓國人視午餐肉與別不同的現象。

 

貧窮 + 美軍 創出「部隊鍋」?

今天,瘋魔全韓國的「部隊鍋」,不少遊客也爭相

品嚐。近年香港不少韓國餐廳也紛紛為吸引「哈韓一族」的客源,開始推出韓式「部隊鍋」。「部隊鍋」其實是一種雜燴式的韓國辛辣味濃湯火鍋,食法主要是將火腿腸、午餐肉等肉類切片,洋蔥、辣椒等蔬菜切條,連同年糕、泡菜、即食等食材全部放入鍋中,再加入湯或水煮滾,待熟後再放入芝士片、紫菜片一齊食用,是製作非常簡單的韓國餐食。

 

瘋魔韓國的「部隊鍋」

 

歸根溯源,韓國「部隊鍋」的出現,與貧窮和美軍這兩因素有直接關係。韓國小說家安定孝,早年在一本小說《銀馬》中,也有描寫到有關「部隊鍋」的歷史故事:

 

熙俊環顧四周說到:「我希望今晚可以在附近地方拾到肉類吃,你還記得上一次我拾到的罐頭裡面有甚麼? 我叔叔說那是午餐肉。拿回家後,我媽媽把它與其他可吃的東西混在一起,弄出一個鍋湯,像豬吃的東西一樣,但非常美味。」

 

我們把在附近垃圾場找到的食物,包括肉、芝士、雞骨與其他可吃的東西,混在一鍋水中煮熟,這種吃法有人稱為「聯合國湯」,我叔叔說經常在市集上看到有這類食物出售,他教懂我媽媽製作像「豬糧」的食物。

 

安定孝的《銀馬》中提及的「聯合國湯」,就是今天廣為韓國人認識的「部隊鍋」的前身。韓戰時期,戰爭導致物資短缺,一般平民百姓於是到美軍基地內把剩餘的香腸、罐裝火腿及午餐肉拿來搭配辛辣醬作湯底,以解決無肉之苦。九十年代末,「部隊鍋」再次復興,成為年輕一代的「懷舊菜」,不少韓國餐廳也相應推出「部隊鍋」,令沒有經歷捱餓的一代,可以感受昔日父母一代吃苦捱窮的生活。

 

韓戰時期,平民百姓烹煮的「部隊鍋」

 

「部隊鍋」發源於駐韓美軍基地村的附近民居地帶。在韓國的近代歷史中,位於仁川市的富平,是韓國獨立後首個美軍軍事基地。其後,韓戰爆發,美軍在韓國本土的數量曾高達30萬名,他們的軍營也分散於韓國不同地方,如位於首爾心臟地帶的梨泰院。戰爭結束後,美軍主要駐守在兩韓邊界的非軍事區域,如位於韓國北部城市坡州的東豆川,就是美軍的一大軍事村落,有「小芝加哥」之稱。

 

那些美軍基地村莊周圍,是妓女、酒鬼與毒品販賣者的溫床。由於駐韓美軍的存在,提供大量商機,不少韓國人都在那附近開設商店,也有些人從軍營中走私食物至黑市市場出售圖利,當中,罐頭食品如午餐肉,便是眾多食物中最受韓國人歡迎和鮮會遇到的肉類食物。因為在戰後百廢待興的階段,能夠獲得肉類食材的機會少之有少,可算是極珍貴的食物。

現時駐韓美軍的主要軍事基地地圖

 

韓國 : 午餐肉第三大消費國家

混在「部隊鍋」中,午餐肉是不可或缺的食材,但為何韓國「部隊鍋」會放入午餐肉這類平民罐頭食品? 另外,每當韓國傳統節日時,不少韓國的百貨公司都會把本來平平無奇的午餐肉,包裝成一盒盒精緻的禮品包,方便韓國人以此作為「厚禮」送贈給親朋好友。

韓國慶祝農曆新年的特別版午餐肉禮包

 

那麼,為何韓國人愛吃午餐肉,又為何會把午餐肉奉為珍貴的禮物?

 

在眾多午餐肉品牌中,SPAM是韓國人獨一無二的鍾情之物。原來,除了夏威夷與關島以外,韓國人是世界上消費午餐肉第三多的國家;韓國也是SPAM在美國之外營業額最高的國家,一年的銷售額高達1.3億美元。

 

根據SPAM在韓國的批發商CJ集團統計,單是在韓國人慶祝的「秋夕」節日,就賣出800萬罐SPAM午餐肉,可見它的受歡迎程度,更遠超可口可樂與家鄉雞。

 

眾所周知,源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荷美爾食品公司 (Hormel Foods),自1937年起便開始推出以豬肩與火腿肉製成的SPAM午餐肉罐頭食品。雖然荷美爾並不是首間製造午餐肉的食品公司,但由於銷售策略成功,舉辦了一場公開命名比賽,把「片裝火腿」改名為「SPAM」,爾後聲名大噪,影響至今。

 

但真正使SPAM風行至亞洲等地區,是因為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軍糧的傳入所致。當時每個星期,美國軍方輸出1500萬罐SPAM午餐肉至盟軍的前線軍營,因為其方便、易儲藏、富蛋白營養和方形罐裝設計,非常合適前線部隊食用。因而,荷美爾食品公司也以「一罐神奇的肉類」來為SPAM作廣告宣傳。但由於出口數量大增,軍人也開始把未能吃掉的午餐肉送到當地的平民百姓手上,因為當時在戰亂環境下,平民難以獲得進食肉類的機會,所以SPAM便成為當時美國曾經派駐軍隊地方的「新食品」,如關島、沖繩和菲律賓。韓國人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首次接觸到SPAM午餐肉。

 

「身土不二」政策

戰亂與發展落後帶來的貧窮問題,讓韓國人一直未能擁有豐厚與富營養的飲食文化。除了一批政治精英與管治階層的家族,肉類長久以來都是平民百姓難以獲得的奢侈品。一般農民只能在夏至,因為務農與祭祀需要,才獲得難能可貴的吃肉機會。直至七、八十年代,有些富戶也不是每天都有肉吃。

 

可是,細看過去數十年間有關韓國人消費肉類百分比的增長,過往30年間便出現14倍的升幅、從1969年每人每日平均消費6.6克肉類,升至2001年的91.7克。當中,八十至九十年代的增幅是最明顯;1980年時只有13.6克,但1986年已升至38.8克,到1992年時更升達51.8克,到1998年再升至69克。可見消費肉類,在今天的韓國再不如昔日一樣般困難。

 

當中,從海外市場輸入肉類至韓國本土,是韓國人進食肉類大幅上升的主因。在2003年韓國禁止輸入美國牛肉以前,韓國一直是美國牛肉的輸入大國之一,屬美國的第三大市場,平均一年輸入13億美元的牛肉。據統計,韓國是世界上第六大輸入豬肉的國家,也是全球七大牛肉進口國之一。可見韓國人的食肉文化,是極依賴進口供應來維持的。

 

隨著人均收入與生活質素的提升,一般韓國人今天都有能力負擔購買肉類。但正因為海外肉類市場佔據並改變了傳統韓國人的飲食文化與習慣,韓國政府於九十年代提出「身土不二」的國家健康飲食政策,一方面提倡減少消費肉類,降低患上西方風土病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透過此政策,以「韓國人較適合吃適合韓國人身體狀況的食品」為口號,鼓勵與捍衛建立韓國本土特色的餐飲業。該政策有愛國主義在背後推動,情形就似六十至七十年代時朴正熙政府限制韓國人減低消費大米、改吃麥類的政策,全民一起共渡時艱的愛國飲食政策。

「身土不二」,即認為這塊土地上的人要吃和用這塊土地上生西,所有外食品和外國產品都不適合韓國

 

「身土不二」政策的成功,全賴於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的偶然配合。當時韓國國內經濟大受破壞,一般韓國人只有能力負擔在國內消費。愛國消費主義下推動的「韓食文化復興」,就是在這個背景下重獲新生。雖然外國飲食文化在韓國國內擴張的勢力算是驕人,但同時主打韓國傳統食物的餐廳,也由1993年的15萬間,升至2006年的26萬間,可見經濟與愛國主義兩個因素互為結合,造就了韓國本土飲食文化重生的動力。

 

因此,「部隊鍋」的潮流爆發,是這個重傳統的民族保護國家特色的文化彰顯;而SPAM午餐肉的大受歡迎,則體現了韓國人的懷舊,卻依舊崇尚視西方產品的心態。今天,把SPAM午餐肉放進「部隊鍋」中,正正是一種韓食文化與西食文化的結合。

 

*健康小提示*

香港大學病理學系專家警告,部隊鍋雖然好吃,但吃恐怕會影響身體部隊鍋裡面的材料,包括泡菜、罐頭午餐肉、香腸以及泡麵,都是易令致癌物積聚胃部的高危食品,建議市民減少進食。

 

思考問題:

1.      韓國人奉行「身土不二」的消費觀,對韓國的本土產業及經濟有甚麼影響呢?

2.      你對以午餐肉作為禮物送給別人有甚麼感受呢?

 

參考資料:

鍾樂偉 (2014)韓瘋—讓世人瘋狂的韓國現象。香港﹕天窗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