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伊波拉 大爆發N

顯微鏡下的伊波拉病毒,屬於線狀病毒科家族成員,構造奇特,有時呈分叉狀,有時捲曲。

 

 

 

 

 

 

 

全球化發展迅速,病毒的全球化變得無可避免。今年二月,有「新世紀黑死病」之稱的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開始在西非大規模爆發,迄今已造成逾四千人死亡。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陳馮富珍坦言,「這是過去四十年全球最嚴重的疫情」。由於染伊波拉的初期症狀似感冒,很難分辨,然而死亡率卻高達九成以上,如此恐怖的力量令人不寒而慄。月,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把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緊急公共衛生事件」,呼籲全球聯手抗疫。須知道傳染病沒有國界,病毒看似遠在千里,隨時近在咫尺,面對傳染病全球化的威脅,全球該怎樣聯手抗疫?

 

N影響範圍N

今次疫症最先出現在西非國家內亞(Guinea),隨後利比里亞(Liberia)、塞拉利昂(Sierra Leone)、尼日利亞(Nigeria)、塞內加爾(Senegal)、美國和西班牙也相繼傳出感染個案。截止今年十月初,伊波拉疫情至今已導致至少四千人死亡,另八千多人染病。

 

N伊波拉病毒知多些N

1.     源起

伊波拉第一次爆發是在1976年剛果的伊波拉河附近,所以被命名為伊波拉病毒。近三十多年來,伊波拉經已成為非洲的風土病,平均每兩年短暫爆發一次,規模不大,因為病毒致死的速度往往比傳播速度更快。

 

2.     傳染途徑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指出,果蝠是伊波拉病毒的天然宿主,人類因密切接觸受感染動物而得病,再通過人際間的接觸而在社會蔓延。伊波拉病毒的傳播途徑包括直接接觸感染者或動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體液,以及間接接觸受到這些體液污染的環境。

 

果蝠:伊波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3.     感染症狀

人體受感染後,潛伏期為2-21天。

7-9

發燒頭痛疲勞肌肉痛(初期症狀)

 

10

高燒吐血、精神倦怠

 

11

皮膚長疹、腦部受損口、鼻、眼、肛門出血

  

12

失去意識抽搐大量內出血死亡(最後階段)

 

4.     如何治療

伊波拉令人聞風喪膽,最可怕的是一旦受到感染,致命率高達五至九成,患者細胞會被病毒入侵引致出血,最後令多重器官衰竭而死,目前尚未有疫苗和藥物可治。

 

N加劇西非伊波拉疫情的因素N

伊波拉本來不是一種廣泛傳播的疫症,病毒主要經體液接觸傳染,不會經空氣傳播,加上潛伏期只有三星期,致命速度又快,所以只要及時隔離發病者,疫情不會如此失控。但如今短短數月,伊波拉病毒相繼蔓延西非和中非多個國家,最近世衛甚至發出疫情失控的警告,究竟是甚麼原因?

 

因素

說明

文化因素

l  野生動物是伊波拉病毒的天然宿主,當地人習慣食用野味,導致病毒容易經野味傳染人類,而食用未經煮熟的野味,感染病毒的風險更會倍增。

l  在部分西非國家的傳統葬禮中,出席者需徒手接觸屍體,容易接觸到死者的體液,令病毒迅速散播。

社會因素

l  爆發疫情的國家首都圈人口稠密,加上爆發疫情的國家與鄰國往來頻繁,人際交流增加,加速傳染病蔓延。

l  部分爆發疫情的國家錯判形勢,執行對疫情有害的政策,結果適得其反,加速疫情散播。例如塞拉利昂於九月實施宵禁,國民必須留在家中3日。無國界醫生組織批評,塞拉利昂有關措施,破壞公眾與醫生的互信,導致潛在患者隱藏,令疫情進一步擴大。

l  非洲國家的醫療系統能力普遍薄弱,缺乏足夠的醫療配套和人手應付疫情。另外,由於醫療資源不足,當地醫護往往缺乏充足的保護裝備,容易因接觸患者而染病,進一步削弱當地醫療系統應對疫情的能力。

l  疾病數十年來都只在非洲爆發,加上染病和死亡人數不高,令疾病缺乏國際關注,僅靠非洲國家發展遲緩的醫學知識、藥物和疫苗研發步伐,實在難以研製出有效藥物和疫苗來控制疫情。

個人因素

l  當地人口的衛生意識薄弱,不理解食用野味、徒手接觸患者屍體等習慣是高危的染疫行為。這些生活習慣令伊波拉疫情的傳播途徑難以追查,妨礙抗疫工作。

l  部分當地人對防疫工作持不合作的態度,阻礙政府控制疫情。

 

N國際社會對西非伊波拉疫情的回應N

 

緊急支援方面

國際性政府組織

l  世衛與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合作,為疫情嚴重的隔離區運送緊急食物,一方面能照顧隔離區人民的溫飽,另一方面可減少不必要的人口流動,減低疫症蔓延的風險。

l  世衛裁定處方未經測試的伊波拉藥物治療病人符合道德,為實驗階段的藥物「開綠燈」,令病人得到即時治療的機會。

世界各國

l  中、美等國的政府為疫情國提供金錢資助或物資,如美國資助疫區的治療中心加購病床及醫護人員的保護衣物,舒緩疫區醫療資源緊絀的困境,對抗疫大有幫助。

國際性非政府組織

l  非政府組織自伊波拉疫情爆發後,在疫區展開全面的救援工作,以救助當地受影響的人民,例如無國界醫生在疫區設立治療中心診治病人、為當地人提供心理輔導、把康復病人送回家、甚至為因伊波拉而變成孤兒的孩子聯絡其他親屬照顧等,而紅十字會亦派出公共衛生專家及臨床心理學家等逾百名義工遠赴西非展開人道救援工作。

疾病研究

及防控方面

國際性政府組織

l  區域性組織歐盟在疫區設流動實驗室,進行實地檢測,有助了解病毒的特性及變化情況等,可協助西非及國際制定更有效的防控措施,並促進藥物和疫苗的研發。

l  針對當地衛生知識和醫療技術不足等問題,歐盟資助西非四國改善醫療衛生和加強醫護人員培訓,長遠能提升當地的抗疫能力,減低疫情蔓延的風險。

l  世衛派專家協助疫情國的衛生部進行調查,又派員協助接觸者追蹤、疾病監測系統、信息共享等工作,有助了解疫病傳播方式及途徑,掌握疫情的變化,阻止疫症蔓延。

l  世衛暫時撤出在風險高的主要疫區工作的人員,以避免更多人員受感染,影響日後的抗疫和研究工作。

世界各國

l  中、美等國的政府部門派遣醫學及公共衛生專家到西非協助調查疫情或提供支援。

l  中、美、加等國的政府機構及藥廠加緊研發治療伊波拉的藥物,供應給疫情國,協助遏止疫情。

l  各地政府要求往返非洲伊波拉疫區國家的航班暫時停飛,並關閉接壤邊境,以阻止伊波拉病毒跨國傳播。

國際性非政府組織

l  無國界醫生在疫區宣傳社區衛生信息、培訓當地衛生部的屍體埋葬隊伍、追蹤曾與確診病人接觸人士等,而紅十字會亦為當地的輔導員進行培訓,講解基本疫病知識及預防措施,這些工作都有助提升當地人的防疫意識和阻止疫症蔓延。

協調國際合作方面

國際性政府組織

l  世衛在八月將疫情列為「國際間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又提醒國際莫低估疫情,有助推動各國更積極合作抗疫。

l  世衛制定「伊波拉疫情應對路線圖」,以指導和協調國際應對措施,文件參考了各方的意見,有助了解疫情國的真正需要,以及令國際支援發揮更大作用。

l  世衛呼籲國際社會捐款,協助籌集和調配國際資金,以增加對疫國的支援。

 

N伊波拉藥物的道德爭議N

如果伊波拉病毒的致死率如此高,在疫情逐漸失控的當下,又沒有已經認可的藥物,你認為世衛是否應該把未經人體測試的「實驗藥物」提供給非洲的伊波拉患者?請先看看以下兩則新聞的觀點。

 

世衛召開專家小組會議,討論使用伊波拉試驗性藥物的倫理問題。專家小組的結論說,由於此次西非疫情情況特殊,若能符合特定條件,縱然試驗性藥物的療效與副作用不詳,但為了治療病人,贊成提供尚在試驗中的藥物,認為這符合醫學道德。為確保尚未核准的試驗性藥物正確使用,醫學專家也特別制訂使用指南,包括所有護理過程的透明性,以及病人必須被告知用藥並擁有自由選擇是否用藥的權利。

 

摘自2014813日《星島日報》A18

 

有些人主張,由於外國醫療人員為了幫助他人而讓自己陷入險境,因此優先把(有限劑量的伊波拉)藥物給他們並無不妥;但是有些人認為,這讓他們比當地醫療人員擁有較不公平的優勢。

 

摘自2014822日《中央社》〈道德專家︰伊波拉藥要公平給予〉

 

就「應該」的觀點而言,伊波拉致病率高,在尚未有認可治療藥物下,對病者來說,「實驗藥物」是擺脫死神的一線生機。這種方法在醫學上被稱為「恩慈療法」(Compassionate Use),通常是針對病情危急的病人,在沒有任何可替代藥品提供治療、或經所有可使用的治療仍沒有反應,得以申請使用全球未核准上市的試驗用藥。另外,把未經人體測試的「實驗藥物」提供給非洲的伊波拉患者,只是向病人提供多一個選擇,病者在知道藥物的風險的情況下,有接受或拒絕試藥的權利,因此不違反藥物道德。還有,如果「實驗藥物」有效,將可以救助更多患者,有效控制疫情擴散。

 

從「不應該」的觀點來看,伊波拉致命率雖高,但藥物未經人體測試,貿然使用「實驗藥物」不但無法保證效用,可能還會令病情惡化,或引發其他併發症。除此之外,雖然疫情緊急,但病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成為試藥的白老鼠,尤其無法負擔醫藥費用的發展中國家。另外,「實驗藥物」的安全性成疑,病者對用藥的知情權有限,不應把病人置於高風險的試藥實驗。現時專家發現乳癌藥可有效阻止伊波拉繁殖,現存一些過去針對其他疾病研發的藥比實驗中的藥安全,故應該優先一試。還有,民眾或會失去對醫療人員的信任,導致整個醫療體系崩解,即是民眾會去看醫生並相信醫生的處方,是因為民眾相信醫療人員的專業與藥物認證系統的安全性,但假若有一天,醫療人員處方了很多實驗藥物給病人,卻無法改善病情,民眾與醫療系統間的信任就可能瓦解。

 

N總結N

今次非洲疫情大規模爆發,屬前所未見,但各國政府向非洲提供的支援並不積極,無國界醫生批評世界各國領袖均只盡辦法阻止伊波拉病毒入境,例如設置航空禁飛區等強制措施,並未有實際行動支持西非抗疫,尤其部分國家本身擁有應付生物災難的應變小組和軍事裝備,卻對非洲疫情袖手旁觀。

 

抗疫當前,各國都應該明白救人等於自救的道理,所以縱使伊波拉一直被視為窮國疾病而受到忽視,如今為防範世紀傳染病蔓延到自家家門,各國應更積極採取行動。國際間能否摒棄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心態,動用更多醫療資源合力抗疫,將是未來能否打勝仗的關鍵。

 

 

思考問題:

1.     如果你感染伊波拉病毒,你願意吃實驗藥物嗎?

2.     你認為各國應否以禁止旅客流動來預防伊波拉病毒?

3.     國際社會在多大程度上能協助貧窮國家應對伊波拉疫情?

 

參考資料:

昱夫 (2014818)。淺談伊波拉爭議:如果伊波拉病毒爆發,你願意吃實驗藥物嗎?泛科學。201494日,取自: http://pansci.tw/archives/65554

昱夫 (2014819)。淺談伊波拉爭議(2):如果實驗藥物都可以,那還有什麼藥不行?泛科學。201494日,取自: http://pansci.tw/archives/65663

何美樂 (2014917)S-file通識大全。2014922日,取自: http://edu.singtao.com/sec/sec_news.php?aid=390&friendly_prin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