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消費者其實對廣告興趣有限,皆因十居其九的廣告都頗為擾人。大家工作太忙,娛樂太多,時間太少,觀眾打開一個電視電台頻道,要的是資訊及娛樂,其他與其不相干的事情,請勿打擾。

幸好,大部分觀眾都是明白事理的人,媒體出版人只收取觀眾們十元八塊當然難以達致收支平衡,更何況大部分大氣電波內的媒體都屬免費資訊及娛樂,所以節目每十五分鐘加個「請聽聽廣告客戶的說話」時段,合眼緣者便多瞄一下,看得不耐煩的話又可選擇轉身而去,反正看不看適隨尊便,於是大家各取所需,相安無事。

後來,部分廣告客戶發現,他們拍攝得美輪美奐的產品照片,翌日竟變成了上環街坊包鹹魚的廢紙,在電視台買下多個三十秒黃金時段的百萬電視廣告大製作,卻又成為了觀眾集體如廁的「黃金時段」。有見及此,廣告商於是便與廣告公司及媒體出版人共商奇謀。

故除了依一般途徑購買媒體的傳統廣告外,後來便有了以創意媒體購買的所謂「植入式廣告」(Embedded advertisement / Product Placement)的誕生。植入式廣告是將產品或品牌符號暗地植入影視作品之中,以達到潛移默化(洗腦)的宣傳效果,觀眾代入角色遭遇而不自覺對置入的產品產生認同,從而改變消費模式。成功的植入廣告,可令片商及贊助商達至雙贏局面,也是它近年盛行的主要原因。

 

何謂植入式廣告?

根據美國市場學學會(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的定義,所謂「植入式廣告」至少需要符合以下三大條件: 1)廣告商/贊助商(sponsor)付費購買媒體時間或版面,而目的旨在展示與推銷; 2)推銷或推廣的內容可以是具體商品、服務或抽象的概念(idea); 3)廣告商的身份不一定明確,可以較隱藏,因產品或服務才是主角。

 

無線劇集《愛回家》的植入式廣告劇情。

 

《廣播條例》放寬  植入式廣告發展

2003年,廣管局放寬了有關贊助商標以及產品/服務節目贊助的業務守則。亞視和無線開始在節目名稱或節目內加入贊助商/產品的名稱。例如節目名稱為《恒生銀行80周年呈獻:決戰一分鐘,同時亦容許電視劇集內加入產品及服務贊助商的產品展示廣告,例如在劇集中加入某一牌子的按摩椅。

隨《廣播條例》放寬植入式廣告後,不論電影電視甚至互聯網世界,我們也可以接觸到大量涉及產品置入(product placement)或品牌置入(brand placement)的資訊內容。然而,值得深思的是,香港人對相關行銷手法的認識並未能追上其發展速度,結果最終導致兩個極端的後果: 要不在毫無抵抗力的環境中遭廣告商慢性洗腦;要不在極為不滿的情況下拒絕接收來自傳媒的信息。

 

本地植入式廣告例子

提起植入式廣告,你立刻會想起甚麼?《衝上雲霄II》中無處不在的維他命水?《May姐有請》中的雞汁?《來自星星的你》中全智賢的一身名牌服飾?抑或是今年奧斯卡頒獎禮中,眾巨星的自拍照?

 

 

 

 

《衝上雲霄II》中被瘋狂植入的維他命水廣告。

 

 

 

 

 

May姐有請》節目中,主持人不論任何菜餚都加入贊助商的雞汁。

 

 

 

據外電報導,三星Samsung以七點五億台幣連續五年贊助奧斯卡,今年不僅在頒獎典禮發佈新型手機廣告,還巧妙讓主持人艾倫(Ellen DeGeneres)拿著Samsung GALAXY Note 3邊拍照、邊打電話,最後創造出「巨星們的自拍照」;三星事後坦承確實有和電視台以及奧斯卡合作,並提供產品贊助,卻不願透露詳細的交易金額,只強調雙方有協議要讓「三星產品」曝光,至於要用什麼方式曝光,則由奧斯卡相關單位決定。

 

荷李活電影植入式廣告例子

史提芬史匹堡的經典電影E.T.》(1982)中,小主角沿途撒糖果來吸引外星人注意,打響該糖果品牌的知名度。

 

FedEx於《劫後重生》(2000)出現後,其品牌知名度隨即在亞洲和歐洲地區大幅提升。

 

《偷天換日》(2003)戲中主角經常駕駛寶馬汽車(BMW)系列Mini Cooper執行任務。同年,該汽車品牌系列的銷量增加了22%

 

《變形金剛3》(2011 片中一名華裔角色拿著「伊利舒化奶」吸吮的特寫鏡頭。

 

在《變形金剛4》中2014,電影放了一半,男配突然說,要把人類金剛研究公司放到中國去,於是鏡頭一晃到了北京,鳥巢和盤古大觀酒店亮相了。此片打破荷里活電影在中國的首週末票房紀錄,同時亦超過美國的一億美元票房。片中出現大量中國廣告、場景、演員,讓觀眾發出會心微笑;不過,中國影評人評價不高,認為植入廣告太多,損害劇情。

 

植入式廣告如何影響消費者?

植入式廣告之所以能見效,主要是利用了心理學理論配合特有的行銷手法。眾所周知,人的記憶可分為有意識的「外顯記憶(explicit memory)」與無意識的「內隱記憶(implicit memory)」,而一直以來廣告界亦只慣於利用外顯記憶影響直接宣傳品牌,例如購買廣告時段以左右顧客的購物決定。然而,當植入式廣告出現,並嘗試從「內隱記憶」的角度入手,廣告界是試圖影響觀眾的「潛意識」,讓他們在不知不覺間接收在媒體內容中的隱藏資訊,包括令觀眾熟悉產品的包裝,甚至從中產生好感。

 

叫好叫座的劇集內容,配合適度的產品植入,再於廣告時段播放產品相關廣告,能有效加深消費者對產品的辨識(Recognition)及回憶(Recall)。事實上,植入式廣告必須兼顧創作或編輯上的考慮,不然便會太突兀。可是,觀乎大部分「植入式廣告」的本地案例,都是突兀者眾,微妙者少。原因不外乎兩個,一則媒體出版者為力求向廣告客戶獻媚,卻忘記了觀眾也是他們的米飯班主;二則廣告客戶太小器,付了錢便要下下算盡分毫,為求在人家的內容中爭取最高曝光率,結果弄巧成拙。

 

植入式廣告如何不令人反感?

總括而言,正如世上所有事物,凡事過猶或不及均會令本來正面的內容產生負面效果。因此,不論是廣告商或傳媒人,必須小心處理以下兩大課題:

 

1. 位置顯著度(Placement Proximity)

將產品明顯地置入(prominent placement)或低調地置入(subtle placement),不僅視乎產品出現的尺寸大小,更在乎產品的位置放在螢幕中央或周邊。處理得宜者可令觀眾留下深刻記憶,並產生良好印象,反之卻會予人硬銷的不良觀感。

 

2. 與內容的連結程度(degree of connection to the context)

研究顯示,與情境連結程度高者,即產品與劇情產生愈大關連,或主角使用有關產品的密度愈高,觀眾對有關品牌的認知度會較高,可惜在部分電影/劇集/節目中,有關產品出現次數過多,甚至予人喧賓奪主之感,卻會反過來對有關產品帶來極大的負面評價。

 

思考問題:

1.                    植入式廣告的出現,有沒有影響你的消費意欲?

2.                    你會如何評價植入式廣告這類型的營銷手法呢?

 

參考資料:

孫浩浩 (2014724)。琴台客聚: 植入式廣告。文匯報。201495日,取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7/24/CF1407240002.htm

周子恩 (20131031)。我和雞汁有個約會--你所知道及不知道的植入式廣告。集師廣益。201498日,取自: http://www.liberalstudies.tv/blog/ls_blog.php?mode=showThread&id=1682&mother_id=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