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二次大戰後的大殺傷力武器

原子彈帶來了和平?

1945716當地時間52945秒,美國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沙漠成功引爆全球第一枚原子彈,令世界進入核子時代。當年二十五歲的軍人丹尼爾親眼目睹試爆過程。六十年後他回憶說那次試爆的火光好像「照亮了整個世界」。這次試驗是高度保密的「克頓計畫」(Manhattan Project)的最終結果;

1945716第一次試爆

這個計畫始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目的是研製秘密武器,意圖粉碎希特拉的野心,並預期在數天內可以結束二次大戰。

克頓計畫」歷時多年,僱用了美國、英國及從納粹佔領歐洲國家流亡出來的一流科學家,連同其家眷、有關軍人及行政人員等約八千人,耗資相當於今天的一千六百億港元。這個計畫一直保密,直至同年86全世界首枚原子彈投入日本廣島後,才震驚世人。

試爆後,「克頓計畫」實驗室主任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被問及他的最初感想,他引用印度詩《薄伽梵歌》中的詩句說:「我正變成死神,世界的毀滅者。」美國在首次試爆後數周向日本城市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造成數十萬人死亡,結束了二次世界大戰。

 

 

 

 

 

 

 

襲擊廣島的原子彈「小男孩」的外觀。

 

 

 

 

 

 

 

 

 

 

 

原爆後的廣島

在戰後,美、蘇、英、法、中成了五強,美國以外的其餘四強,亦先後進行核試,因為核子研究,其實是從歐洲開始,只不過美國因時際會,搶先核試。蘇聯於1949年核試成功。英國的科學基礎最好,但由於大戰後元氣大傷,1953年才傳出製造出原子彈的消息。法國亦不甘後人,於1960年在撒哈拉沙漠成功核試。中國由於受內戰困擾,自然排在最後,在1964年於新疆的羅布泊,成功爆破第一枚原子彈。

原子彈爆炸,改變了全球軍事發展,間接使冷戰和軍備競賽揭開序幕。到1990年,全球核武庫總儲備量達五萬五千枚核彈頭,足以將人類毀滅幾十次。2005年,美國囤積逾萬枚核彈頭,其中二千枚更是一觸即發。

原子彈的出現,可以說是二次大戰後維持了世界和平60年的主要因素,但較少人提及。美國自50年代開始,便有一套稱為 MAD——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 (「相互確保摧毀」,俗語意譯:「攬住死政策)——的戰略政策,即大國雙方不以原子彈攻擊對方,若任何一方發動原子彈戰爭,會出現「雙輸局面」。當時美國及蘇聯兩大國,均擁有毀滅對方的能力。當時有一個「第一擊、第二擊(First strike, Second strike)」的說法,指出在這兩擁有大量核彈的國家中,任何一方首先以原子彈攻擊對方時,受襲國家的核武不會被襲擊國的「第一擊」完全摧毀,相反受襲國在受到「第一擊」後,仍可有足夠核武對襲擊國發動「第二擊」的報復攻擊。由於兩國均不能在「第一擊」中完全摧毀對方的核武,為免造成兩敗俱傷,雙方皆不會輕言主動攻擊對方,「第二擊」的武裝威脅往往是兩國勝負的關鍵。中國近十幾二十年來集中發展航空及飛彈科技,是要確保國家有「第二擊」的還擊能力,以免受人欺負。

可見,原子彈對維持世界和平有一定貢獻,若非核彈的出現,令世界大國得以互相抗衡,恐怕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已爆發。人類自發現核分裂技術後,首先利用作為「殺人武器」,至50年代後期,才利用核能發電。這是否反映人類的智慧就不得而知了。

 

約束核武發展以求長遠和平

目前擁有核武的國家,可以分成幾個組別。第一個組別,由五個公認的核子國家組成,即美國、法國、中國、俄羅斯和英國。自從1945年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後,核子武器從沒有再正式使用過——不過,在那之後各國進行了超過2千次核子試爆,其中大約15次在地底進行,另有530次在水底或地面上進行。這五核子大國正傾向局部裁減核武。1985年冷戰高峰期,全世界共有近7萬個核子彈頭,2005年全世界只有165百個

美國於50年代的核試爆

 

美國

1945年以來,生產了70 000枚。目前核彈頭儲備為10 000 (實際部署5735枚)

俄羅斯

1949年以來,生產了55 000枚。目前核彈頭儲備為16 000枚(實際部署5830枚)

英國

1953年以來,生產了1200枚,目前僅剩不到200枚三叉戟導彈。

法國

1964年以來,生產了1260枚,目前核彈頭儲備為350枚。

中國

1964年以來,生產了600枚目前核彈頭儲備約為200枚(實際部署約130枚)

來源:數據均來自《原子科學家公報》(20066月刊)

 

由英國、美國、蘇聯和其他59個國家分別在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締結簽署的《核不擴散條約》(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NPT)) 1970年實施,主要內容是:有核國家不得向任何無核國家直接或間接轉讓核武器或核爆炸裝置,不幫助無核國家製造核武器;無核國保證不研製、不接受和不謀求獲取核武器;停止核軍備競賽,推動核裁軍;把和平核設施置於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保障之下,並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術合作。中國和法國在1992年簽署條約。核武大國嘗試阻止核武技術擴散出去,但他們失敗了。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98年加入公認的核武國行列,但印巴兩國都沒有簽署《核不擴散條約》。

其他「核武國家」,相信已秘密研製出他們的核子武器。其中以色列最有可能取得最大的進展,該國自1957年蘇彝士運河危機後,開始發展其軍事計劃。

退出了《核不擴散條約》的北韓,聲稱自己已經擁有數個核武裝置。

伊朗亦將很快有能力發展核武。雖然歐洲及美國不斷施壓,不過,聲稱被敵對勢力包圍的伊朗,仍然無意擱置有關計畫。

伊拉克不再被視為核武國家,美國一個獨立委員會調查結論指出,第一,伊拉克目前沒有儲存任何生化武器,第二,伊拉克「並無運作中」的發展核武計劃。這等於推翻了美國2003年先發制人攻打伊拉克時所持的兩個理由。

核武作為最「出類拔萃」的大殺傷力武器,雖然只有國家才有能力生產,不過其他小組織和個體,則有能力研製出生化武器。

 

全球和平不日降臨

對於小國來說,發展生化武器並不困難。生化武器可謂是「窮人的大殺傷力武器」,相對而言,這些武器顯得既便宜,又容易研製。一般武器必須在大規模工廠才能生產,製造生化武器,則只須寥寥幾個製毒專家,以及一間平平無奇的實驗室。

過去15年,除了美國以外,其他西方國家都已開始減少他們的生化武器儲存。然而,同一時間,一些發展中國家卻開始提升他們的軍備,增加戰略性武器儲存。埃及和也門曾在60年代使用毒氣。1988年,伊拉克使用化學武器對付庫爾德人,周邊國家(特別是伊朗、敘利亞和以色列)隨即紛紛效尤。

  莫斯科在這方面的政策尤其值得關注。蘇聯1991年解體之後,俄羅斯擁有全世界三分二亦即4萬噸的化學武器物料。無論透過官方正式買賣,或經走私渠道輸出,俄羅斯已成為全球化學武器擴散的中心。

  1972年由各國簽署的《生物及有毒武器公約》(The Biological Weapons Convention),在1975年生效,規定除了和平用途以外,禁止開發和擁有生物武器。不過美國在2001年反對引入更嚴格的執行措施。1993年《化學武器公約》(Convention on the Prohib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duction, Stockpiling and Use of  Chemical Weapons and on Their Destruction)規定禁止開發及擁有化學武器。

 

最後談談所謂的「骯髒彈」。「骯髒彈」是一種將普通炸彈結合放射性物質,而形成最大範圍幅射污染的武器。如果恐怖分子要製造核污染,這種製作相對簡單的武器,將很有機會成為他們的工具。由於 「骯髒彈」至今還沒有使用過,所以沒有被列入「大殺傷力武器」的範圍;不過,在恐怖分子可能動用的名單內,「骯髒彈」勢必佔一席位。

 

 

想一想

1. 你認為以現在的局勢來看, 第三次世界大戰有機會發生嗎?

2. 科技為人類帶來福多還是禍多?

 

 

延伸閱讀

1. 原子彈研發的始末:

http://www.nsc.gov.tw/_NewFiles/popular_science.asp?add_year=2006&popsc_aid=94

2.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rmament Affairshttp://disarmament.un.org/wmd/npt/

3. 問與答:全球核裁軍形勢: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6450000/newsid_6450300/6450371.stm

4. 〈富人武器 窮人武器〉,《明報周刊》第1990期,200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