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改變

天災與人禍,哪一樣更可怕?最近四川大地震的新聞不絕於耳,讓我們感受到天災所帶來的禍害。同樣,人禍所帶來的問題一樣不能忽視,甚至長遠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安全。現時人類面對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對付溫室效應所帶來的種種危機。以下將會簡單介紹因溫室效應而導致的「地貌改變」危機。

全球氣候暖化

全球暖化危機日益嚴重,英國科學家警告,即使各國同意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全球氣溫到本世紀末仍會上升至少攝氏三度,將導致嚴重的旱災及饑荒,屆時可能會有多達四億人挨餓。世界屋脊中國青藏高原的冰川亦會因氣候暖化而急劇萎縮,將帶來洪澇災害,令中國等國家的經濟環境受到重大打擊。此外,受旱災威脅的人口則會增至卅億人。五分之一海岸濕地也會從此消失,自然生態系統亦會遭受嚴重破壞。長此下去,中國、尼泊爾和印度北部人民將因此受到更頻繁而規模更大的洪澇禍害,飽嘗經濟和環境的後果。(同學可參考2007321日世界之窗有關「全球暖化」的介紹)

全球氣候暖化與人為因素,令地球地理出現顯著變化,專門出版世界地圖集的英國《泰晤士報世界地圖集》(Times Atlas),便因為過去4年間氣候變遷導致全球景觀出現巨大變化,不得不在即將推出的第12版中,大幅修訂內容。地圖集總編輯表示,「環境災難正活現人類眼前」。

地貌急變 相隔4改新版

受溫室效應影響,海水水位不斷上升,多處海岸線出現變化,《泰晤士報世界地圖集》的製圖師因此必須重繪海岸線,並重新將不同的陸地分類,以反映地貌改變。另外,湖泊面積減少、冰川溶化,都會在新版地圖集中修訂。第11版地圖集於2003年出版,對於這份有百多年歷史、但只曾改版11次的地圖集而言,今次相隔4就要發行新版,顯示地球面貌正急劇改變。

Satellite images showing deforestation in Iguacu in 1973, left, and 2003

圖一:位於巴西及阿根庭邊境中名為Igucau城市。左圖為1973年該城的地貌;右圖為2003年該城的地貌。

Satellite images of the Aral Sea in 1973, left, and 2004

圖二:左圖為1973年鹹海(位於哈薩克附近)的地貌;右圖為2004年鹹海的地貌。

以河流為例,中國的黃河、美國的科羅拉多河及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每年夏天都出現乾涸情況,有時甚至出口淤塞,令河水無法順利流出海。中東名勝死海的水位,亦比50年前降低了25米;太平洋多個島國都受到海水水位上升威脅,其中全球最低的國家圖瓦,最高點離海平面僅5米,隨時有被水淹危機。

eee

:左圖為1972乍得湖的地貌;右圖為1987乍得湖的地貌。

著名地理特徵快消失

另外,有些地貌改變是受到人為灌溉計劃影響,像位於中亞的鹹海,由於水源被引用去灌溉棉花田,湖面面積在過去40年大幅縮減3/4。非洲的乍得湖面積,更比1963年減少95%

《泰晤士報世界地圖集》總編輯阿什沃斯說:「我們眼睜睜看著環境災難發生,真的很害怕在不久的將來,許多著名的地理特徵會永遠消失我們自1895年起便印製地圖,因此我們很清楚過去百多年來地貌的變化。無可否認,部分地區的變化確實很大,以湖為例,消失的面積,就等同半個英格蘭地區。」他又說:「許多地方的外形都在改變,像孟加拉的海平面每年上升3公分,對海岸線造成不可思議的影響。」

城市化加快 威脅水源

除了地貌變化,地圖集也會記錄人類的人文活動和變化。地圖集指出,人類城市化的速度令人憂慮,估計今年內城市人數目將首次超過鄉村人,到2030年每5個人就有3個住在城市。阿什沃斯說,超級城市主要是在亞洲出現,若趨勢進一步加劇,就可能會造成嚴重物流問題,包括水源和環境威脅。

總結

由此可見,地貌改變將會影響人類的性命財產,災難一觸即發。這正是本世紀人類所面對其中一個最大的難題。

想一想:

1.  地貌急變對我們日常生活將會帶來什麼影響?

2.  有什麼方法可以遏止地貌急變的情況?

參考資料:

《權威地圖集改版展現環境災難》。明報200794
《本世紀末四億人捱餓》。星島日報2006416

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news/uk/science/article2378308.ece

http://www.telegraph.co.uk/earth/main.jhtml?xml=/earth/2007/09/03/eaatlas103.xml